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,“胖”就是宝宝健康的象征。当看到宝宝不胖的时候,很多老一辈都会指责奶爸奶妈没有好好照顾孩子,让孩子营养不良。在医院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,明明医生提醒宝宝体重超标,但家长们仍然一脸高兴,让人十分不解。
“胖”真的就是宝宝健康的代名词吗?胖宝宝和瘦宝宝究竟谁更健康?下面的科普每位家长都应该看看!
01▶
宝宝肥胖的危害如此多
宝宝如果太胖,容易因为不够灵活、身体太重,稍做运动就气喘吁吁,所以大部分胖宝宝都不爱运动,这样不仅导致他越来越胖,还不利于骨骼生长,影响宝宝认知和运动的发育。
肥胖会造成宝宝呼吸困难、肺泡换气不足,促使红细胞增多,甚至引发心脏增大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险。
肥胖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,比如肥胖症、糖尿病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高血压、皮肤感染等。随着宝宝长大以后,肥胖也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。而且幼年时肥胖的儿童长大后通常也难以恢复正常体型,高血压、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。
02▶
以下做法会导致宝宝肥胖
很多妈妈都担心宝宝的营养不够,产后大补特补,导致乳汁营养过剩,尤其里面的脂肪特别多,引起宝宝超重。哺乳期妈妈应该均衡饮食,对宝宝好,对自己也好。
小宝宝还不能自己进食,喂养全看粑粑麻麻。有些新手爸妈缺乏经验,宝宝一哭就认为是饿了,马上喂奶,长久以往就会让宝宝摄入过多营养。
宝宝的一日三餐应该定时定量,千万不要让宝宝养成暴饮暴食的坏习惯。
过早添加辅食,会因宝宝唾液腺发育不成熟、小肠内胰淀粉酶的含量明显不足而引起消化不良。
有的家长想着喂多点淀粉食物宝宝能长得白白胖胖,但其实过多淀粉的添加,会影响宝宝蛋白质的供给,造成宝宝虚胖,同时由于此类食物铁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不足,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宝宝贫血、抵抗力差等问题。
03▶温馨提示
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增多,且呈水样便,常带有泡沫和绿色;宝宝常因腹痛、腹胀而哭闹;宝宝6个月以后还是频繁溢奶吐奶,拍嗝也难以缓解;体重异常增长,或者体重不增甚至减少等情况,那么都意味着可能是过度喂养了,应该及时调整饮食,适当增加宝宝运动量,必要时咨询医生。
闵秀全 主任医师、教授
坐诊时间:每周一、二、四、六上午
鑫家园儿科主任,省政府专项津贴享受者,硕士生导师,省儿科学会委员,宜昌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,因其特殊贡献被载入“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”、“中国名医人才大全”。
主、参编《儿科学》等医学教材10部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,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国际大奖。从医30余年来,对儿科疑难病症有独到见解,尤其擅长于儿童肾病、血液病、心血管病、新生儿及感染免疫性疾病的诊疗。